舞蹈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,不應該是主觀隨意的。正如別的學科一樣,應該依據(jù)教學對象的年齡、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內(nèi)容和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。舞蹈初學者一般多是十歲左右的少年。
由于年齡的特征,他們的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強,他們善于模仿教師的舞蹈動作,卻不易理解教師對動作所作的理論講解和分析。因此,對于初學的少年兒童應該更多地采用直觀教學(即教師給學生以反復的動作示范)。此外,初學者做動作時往往自我知覺比較遲鈍,不善于按照教師的要求自覺地對動作進行自我糾正。因此,教師要耐心細致地一個人一個人地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糾正學生動作上的差誤。
一般來說,有兩年以上舞蹈訓練基礎(chǔ)的學員或?qū)W員,實踐對舞蹈動作的理解有了提高,對自身訓練時動作中存在的毛病進行自我糾正的能力亦相應提高。這時,教師除了做必要的示范外,應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必要和適量的舞蹈動作理論分析,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(chǔ)上從感性認識向理解認識飛躍,促成舉一返觸類旁通。此外,教師可以加強訓練中的口頭提示,幫助學生及糾正動作,以節(jié)省時間。作為舞蹈教師,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內(nèi)容,制定與兩者相適應的科學的教學方法。實踐說明,當教學方法同教學對象相適應時,學生就能較快地、正確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動作,也會較自覺地及時糾正自己練習舞蹈動作時出現(xiàn)各種毛病,教學質(zhì)量會顯著提高。下面談談幾種具體教學方法。
1.教授新的動作
?。?)教授新動作時,教師首先應當給學生正確的示范,同時要求教師講清動作規(guī)格和要領(lǐng),說明動作的形態(tài)和用力的方法。教師在講解時語言要簡練,要精講多練,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反復練習上。
?。?)動作規(guī)格和概念要有步驟地提出。教授新動作時不能畢其功于一役,將全部要求一股腦兒交給學生。這樣做不僅學生記不住,而且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成果。一般來說學生掌握一個新動作往往是先會做,然后做到較好,才能到精美,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,必須循序漸進,逐步提高。以跳躍為例:初學時要首先使學生掌握跳躍動作起落的正確方法,然后要求旋轉(zhuǎn)方法的正確,即起法與重心正確,然后逐步要求舞姿、速度和旋轉(zhuǎn)數(shù)量。一些簡單動作的規(guī)格與要領(lǐng)可用幾天時間全部提出,如手的位置、腰的動作等。有的動作則要經(jīng)過幾周才能全部提出,如踢蹁蓋腿轉(zhuǎn)身、點步翻身。而有的動作甚至用幾年的時間進行連續(xù)訓練,不斷地提示,如飛腳、大蹦子等。一個舞蹈動作的教學程序,教師要精通,才能胸有成竹,方能在訓練的不同階段提出合理的要求,使學生不步驟地去掌握每一個動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