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育兒百科】親子溝通的8做8不做
“今天的功能為什么還沒做完?你這種成績將來怎么找工作?你怎么懶成這樣”……這些話 是不是很熟悉?當時,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回答些什么,但不幸的是一如以往,孩子冷著一張臉,仿 佛沒有聽到任何一個字。也許你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只是選錯了時間說話。
長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咨詢師黃心怡今日在臺灣《康健》雜志上指出,常常在半小時的溝通里,至少有25分鐘都是父母在講座暨認為重要的事,其實,青少年的鼻子很靈,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經知道你要講什么,但他們不想聽,就用“放空”敷衍,把你的話當空氣。
那么,如何與孩子更好地溝通?《孩子與青少年的不講話療法》的作者,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馬莎·史翠斯博士指出,溝通不該做的8件事和該做的8件事,家長們不妨試試看。
父母不該做的8件事:
1、和青少年在早上講話,尤其是當他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動時或是沒睡醒時。
2、直視他的眼睛。
3、禁止青少年摔門、哭泣,或說等你平靜下來,我們再繼續(xù)談。
4、問一般的問題,如你今天在學校怎么樣?
5、話題集中在瑣事上。
6、當他在講困擾時,開他的玩笑。
7、別總是追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?
8、對某些事情反復說明自己的看法和觀點。
父母應該做的8件事:
1、青少年在晚上比較愛講話,可選擇晚上交流。
2、并肩坐著取代面對面。當他們不覺得你在盯著他們時,比較容易打開心房。
3、在活動空檔和他們談。青少年喜歡在打球、坐車、吃東西時,分享他的感覺。
4、讓他們發(fā)泄。訓練自己傾聽他們情緒性的字眼,如我很煩等。
5、問特定問題時可以用正面的態(tài)度。如“你的教師怎么說你這次的成績的”?
6、談大范圍的話題,如電視節(jié)目、運動、音樂,甚至政治。但話題內容應該正面,有助于了解彼此。
7、用言語贊許他們的想法,如“好主意”、“你今天做了好多事”,如果他需要建議,千萬不要只給一個答案。
8、把他們對你的傾訴永記在心里:青少年是敏感、容易受傷害的。耍幽默常導致反效果,讓他們覺得你認為他們的事沒什么大不了